在炎热的夏天里,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容易引起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紊乱,造成体温异常升高而发生中暑。
中暑症状可轻可重,轻则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重则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
因此,我们应尽量避免中暑的发生,具体怎么做,可以参考这几点建议:
(1)大量喝水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建议普通成人每天要保证1500-1700毫升(约7-8杯)的喝水量。如果在高温或进行中等以上身体活动时,要适当增加喝水的量。
因此,如果需要在高温的环境里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建议至少每小时喝500-1000毫升凉水(约2-4杯)。
建议喝凉水,但也不要太凉的,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2)补充充足的矿物质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大量排汗散热,水和矿物质丢失十分严重,这也是中暑的重要原因。
我们的汗液中除了含有钠、钾、钙、镁和氯等外,还有一定量的铁、锌、铜、锰和硒等多种矿物质。
因此,除了大量喝水外,还要注意补充充足的矿物质。
矿物质的饮食来源非常广泛,如蔬菜含有丰富的钾和钙;米面、豆类和肉类含有丰富的钾和镁;瘦猪肉、牛羊肉是铁的良好来源;牛奶、酸奶中丰富的钙;生蚝中锌含量较高……
因此,要多吃蔬菜水果(如应季的黄瓜、番茄、西瓜、桃子等),可以适当多喝一些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还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汤(如菜汤、鱼汤和肉汤)交替选择来获得盐分。
必要时,可以通过一些复合盐制剂或葡萄糖电解质溶液进行补充。一些盐汽水、运动饮料也是不错的选择。
(3)注意合理饮食
在高温环境中,人的食欲和消化能力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弱,因此要注意饮食清淡,建议选择富含碳水化合物而脂肪比较少的食物,适当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包括瘦肉、鱼、蛋、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等(如牛排、清蒸鱼、水煮蛋、酸奶、豆浆等)。
另外,因为水溶性维生素的摄入量与能量需要的增加与随汗液丢失多少有关,因为还要注意补充充足的维生素。
例如多吃富含维生素B1(如小米粥)、维生素B2和维生素A(如鸡蛋)、以及维生素C(如苦瓜)的食物,必要时可以补充相关营养补充剂、强化饮料或强化食品等。
(4)待在凉爽的环境里
有空调的就开空调,没有的可以去一些商场、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避暑。用凉水洗脸、擦拭身体也可以帮助降温。
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婴幼儿、儿童或宠物留在停放好的车里,即使车窗留了缝隙。
(5)穿凉快些、注意防晒
如果不得已外出,要尽量穿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服;同时做好防晒,比如戴宽檐帽、戴墨镜、使用遮阳伞,以及涂抹防晒值SPF 15及以上的防晒霜。
(6)其他
如保证充足睡眠;调节好情绪,避免心烦气躁等。
*声明:本文由入驻新浪健康养生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健康养生立场。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