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业内人士的分析,医疗服务价格还没有达到它应有的合理水平时,互联网医疗只能靠“卖药”盈利。对于那些没有供应链基础的企业,找寻处方药的卖药场景更为重要。
2月19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IBM正在探索出售其IBM Watson Health(沃森健康)的业务部门,探索方案包括出售给私募股权公司或行业参与者,或SPAC方式合并上市。
11月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符合规定的“互联网+”医疗复诊服务,按照公立医院普通门诊诊察类项目价格收费和支付。发生的药品费用比照线下医保规定的支付标准和政策支付。
疫情对医生上线并持续提供线上服务起到了催化作用。部分医院,尤其是专科医院试图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方式获取更多的患者群体,也促成着医生的上线。但医生最终积极拥抱互联网医疗并参与其中,是因为互联网医疗能够满足医生多元化的需求。
在控费力度趋严、各地政策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医保在线上全面铺开尚需时日,商业保险自然成为潜在支付方,尤其是对互联网医疗企业。
市场对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认知仍然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仅仅凭依自身的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来判断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
在互联网医疗政策的支持鼓励下,连锁药店巨头们将战火延伸到了“互联网医疗+医药新零售”的新战场。近日,连锁药店巨头益丰药房发布公告,宣布分别以1000万元注册资本在海南设立两家全资子公司——益丰互联网医院、益丰远程诊疗中心。
7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其中提到,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以互联网优化就医体验,打造健康消费新生态。
5月27日晚间,集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消费医疗、智慧医疗等业务于一体的阿里健康,发布2020年财报——财年营收96亿元,同比增长88.3%,毛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67.6%,亏损1570万元,同比缩窄82.9%。
众所周知,医疗领域应用在互联网开展的业务主要是医疗辅助、支持范畴,例如轻问诊之类,相关管理办法亦明确指出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互联网医院必须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只能为患者提供部分常见病、慢病复诊等服务。
除了最早扛起抗疫大旗,推出线上公益义诊、慢病守护、开通在线医保支付,医联还第一时间发动全部供应链能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物资采买,为抗疫一线提供物资援助。
疫情催生了互联网医疗的问诊频次,这让市场第一次体会到了问诊也可以成为高频需求。
随着新冠疫情从武汉迅速蔓延到全国,每天很多药企主动找医药电商,催着上线药品。疫情帮助广大用户培养了线上消费习惯,为医药电商带来了明显的流量和用户增长契机。
2日,国家医保局宣布,日前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
互联网医疗和医药电商的关系恰似医院与药店,互联网医疗从医到药,为患者提供从复诊到购药到健康管理的闭环服务。
互联网+